“... 2023年全球市場可能下跌10%以上,中國可能下跌20%左右。2024年中國市場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善...”
2023年對于生命科學公司來說,可謂是異常艱難的一年。絕大部分生命科學的跨國公司都已經公布了2023年的業(yè)績,實現增長的公司寥寥無幾。對于跨國公司的中國業(yè)務來說,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,跨國公司正在將中國市場和全球其他市場進行切割,從而形成“中國”和“其他國家”這兩個市場。很多公司都是這么和投資者溝通的,如果去掉中國,我們的增長是多少;包含中國,不好意思,我們跌了多少。那么2024年中國的市場會好嗎?這種論調會改變嗎?打工人日子會好過嗎?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做個簡單的分析。那么首先,我們先回顧一下2023發(fā)生了什么?
—、2023跨國公司的全球業(yè)務大幅度下跌
筆者對上市的生命科學的跨國公司做了一個不完全統(tǒng)計,總共挑選了16家公司,對于某些綜合性的公司,例如賽默飛、丹納赫、默克等,筆者挑出了生命科學相關的業(yè)務,盡量去除比如診斷、制藥、化工等業(yè)務的影響。當然,這其中不可避免混雜了其他非生命科學的業(yè)務,例如凱杰和伯樂的診斷業(yè)務等,因為數字較小,故沒有進行剔除。默克因為要在3月初公布業(yè)績,所以這里的四季度的數據為筆者的估計。
數據來源:各家上市公司的季報
2023年的這16家上市公司的銷售額總計達到693億美元,相比2022年的780億美元,下跌了11%。當然,這里有2022新冠業(yè)務基數的影響(例如Cytiva, Thermo Fisher, Merck,Sartorius都有不小的新冠業(yè)務),這個部分今年已經基本歸零了,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,四大巨頭(Thermo Fisher, Danaher, Merck和Sartorius)的下降幅度最大,分別是Thermo Fisher -26%,Danaher Cytiva (又叫Biotechnology)下降-18%,Merck Life Science下降-12%,(這個部分為筆者估計,Merck年報于3月初公布),Sartorius下降-19%。以儀器為主的公司的沖擊相對小一點,這可能和中國在2023年上半年,尤其是第一季度有強勁的貼息貸款有關。可以看到儀器公司,例如安捷倫的業(yè)績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,例如前兩個季度還有5-7%的增長,第三季度-3%下跌,第四季度-9%下跌。再看梅特勒-托利多,業(yè)績曲線和安捷倫非常類似,第一季度3%增長,第二季度持平,第三季度-4%下跌,第四季度則下跌-12%。這些公司中,為數不多實現了增長的是10xGenomics,Bruker以及BDB (BD的Bioscience業(yè)務,主要是流式細胞儀業(yè)務),一方面這幾家公司的業(yè)務相對比較小,另外與其自身發(fā)展階段有關(例如10xGenomics,還處于市場導入期),或者與其下游市場較好(例如Bruker的蛋白組學市場和BD的流式市場在2023都還不錯,另外兩家都有相當一部分科研和政府市場),增長的幾家公司無法代表市場的情況。業(yè)務下降的原因無非是客戶去庫存、2023融資不暢、以及中國因素。前兩個因素我們聽得太多了,下面我們專注分析一下跨國公司的中國業(yè)務。
這16家公司的業(yè)績總數跌了11%,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,整個生命科學市場差不多也跌了這個水平,甚至更多,因為這16家公司已經是市面上最大的公司了,小公司日子只可能更難過。去年的市場萎縮了10%以上,相信這個結論大家從主觀的感受上也能差不多體會到。當然如果把新冠因素去掉的話,可能市場的跌幅在10%以內,畢竟這些公司在2022還是吃了一些紅利的。
二、跨國公司的中國業(yè)務 - 某些行業(yè)幾乎是雪崩式下跌
跨國公司的中國業(yè)務一般在年報中都沒有披露。從有限的披露來看,中國的業(yè)務幾乎是呈雪崩式地下跌,拋開新冠的影響后依然是雪崩。首先,我們先說一下真正2022有新冠紅利的幾家公司 - 賽默飛:主要是熒光定量PCR和原料,丹納赫:主要是純化業(yè)務和過濾業(yè)務;默克:主要是膜業(yè)務;賽多利斯:主要是純化業(yè)務;Revvity:主要是自動化業(yè)務;伯樂:主要是熒光定量PCR業(yè)務。其他廠家并沒有太多直接的紅利,更多是享受了Covid帶來的行業(yè)的高景氣度。
從有限的披露,我們看一下中國公司的情況。
Cytiva: 在丹納赫的Earnings Call中披露,中國Cytiva業(yè)務在三季度下跌-45%。這個幅度非常驚人。預測2024的Cytiva可能還要下滑15%左右,估計2024中國業(yè)務整體下降高個位數(-10%)。
Waters:在Waters的Earnings Call中披露,中國全年下跌了超過了-20%。四季度的Pharma市場,中國下跌了差不多-45%。中國的工業(yè)市場(除了Pharma以外的工業(yè))業(yè)績下滑了差不多-20%。政府和科研市場四季度差不多下滑了-40%。2024年預計中國一季度下滑-40%(因為有2023Q1貼息貸款的高基數),全年中國-15%~-20%。
Illumina: 中國下降了-13%。Illumina之前也沒有什么新冠業(yè)務,這個-13%是實實在在的下降,本土競爭(華大)是一個重要的原因。
安捷倫:四季度中國業(yè)績下跌-31%,中國業(yè)績全年下跌了-5%左右。預計明年中個位數下跌,估計也是-5%左右。
10x Genomics: 中國全年下滑-28%,注意,這可是在10x Genomics整個公司增長20%的基礎上的,中國和中國以外其他地區(qū)的業(yè)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(中國業(yè)務已經連續(xù)兩年下跌了)。
其他多數公司基本沒有公布中國的數字,根據筆者的揣測,中國去年生命科學市場差不多應該萎縮了20%左右,這還包括了去年一季度貼息貸款的一波紅利,否則可能更慘??傮w來說,和醫(yī)藥相關度高的公司最慘,和NGS相關的也很慘,科研和政府業(yè)務占比高的相對日子好過一點,大家都給代理商塞了不少庫存。
三、中國公司業(yè)務下跌的原因
筆者個人認為,拋開全球共同的經濟因素之外,例如美聯儲加息導致VC融資困難,2021-22客戶庫存量很高需要消化之外,中國面臨著這么幾個自身獨特的原因,分別是Biotech寒冬、中國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、美元基金沒了。
Biotech和Pharma寒冬: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報告了Pharma市場遠遠不及預期,但中國尤為慘烈。具體數字大家可以看第二部分。中國的Biotech為什么更慘呢?中國獨有的原因包括:第一、美元基金幾乎不投資了,只有人民幣基金,人民幣基金傳統(tǒng)不是投資biotech的主力,導致中國Biotech極度缺乏VC的融資。第二、IPO市場基本停了,已經IPO的公司股東難以退出,導致VC更加不愿意投資Biotech。第三、A股醫(yī)藥股和港股18A表現極差,從2021開始連續(xù)跌了三年,進一步打擊了醫(yī)藥投資者的信心。
中國的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:中國最近幾年出現了一大批生命科學行業(yè)的優(yōu)質的國產公司,對跨國公司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。一個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華大。前面說了,Illumina中國業(yè)績下滑-13%,而華大的測序業(yè)務增長30%,雖然有海外市場的貢獻,但主要的增長還是來自于中國。除了Illumina之外,還有一個例子是10xGenomics,在單細胞測序領域,雖然沒有類似華大智造這樣強的挑戰(zhàn)者,但是中國有一批爪子牙齒很尖利的小魚,不斷蠶食10x Genomics的地盤,所以才導致10x Genomics中國和國外的兩重天。至于說在試劑耗材領域,那中國的本土公司的實力就更加不遑多讓了。在生物工藝方面,中國公司異軍突起,全方位替代進口。當然,要注意的一點是,中國人做生意有一個壞毛病,就是在卷死對手的同時,會把市場規(guī)模越做越小,殺敵一千自損八百,越做市場越沒有吸引力。
美元基金消失了:美元基金現在基本不怎么投資中國了,不僅是針對Biotech,原因有多方面的,比如賺錢效應消失,投資中國不賺錢。難以退出:前面提到A股IPO的大門基本關掉,為了保住大盤,對股東退出提出了種種苛刻的限制。港股18A回報極差。當然,還有重要的中美地緣政治的較量,這個也實實在在地嚇唬住了美元基金的LP們。那美元基金不投資,換人民幣基金投不香嗎?答案是,還真不行,至少目前不行。人民幣基金主要來源就是國資,國資投資團隊為了保住個人位子,不犯政治錯誤,避免被扣上“國有資產流失”的帽子,投資的第一要務就是不能虧錢。具體操作就是讓公司創(chuàng)始人簽對賭協(xié)議,如果不能達到某些條件,就要年化8%左右回購股份。我們知道,風險投資的重點在于“風險”二字,尤其是Biotech,本身就是風險很大,失敗概率很高的生意。VC把風險都拋給了創(chuàng)業(yè)者,VC是旱澇保收了(至少紙面上旱澇保收),那誰會跟你玩呢?2023之前,美元基金和Biotech是絕配。生物醫(yī)藥這樣的模式就適合美元基金這類風險厭惡比較低的投資者來投資,港股18A和納斯達克又為美元基金的退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。但現在,這一切都是明日黃花了。
四、2024中國市場會怎么走?
一言蔽之,2024中國市場不會好。各大上市公司的CEO們,在Q4 Earnings Call上都釋放了類似的信息,中國在2024難以實現復蘇。下面筆者闡釋一下各個下游市場的情況。
CRO和CDMO市場:難以看漲。CRO和CDMO市場依賴于全球市場,本來其實2024情況還可以,海外Biotech市場復蘇的跡象日益明顯。中國的主流的CRO本來就是以海外市場為主,例如藥明康德大約7-8成收入來自海外業(yè)務的貢獻。但最近剛出來生物安全法的風波,看來一時半會兒這事沒法結束 (請參見這一篇拙作的分析: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短期可能沒那么容易解套)。與中國的蕭條的市場相對照,三星生物訂單激增,光是2023年就接了120億美金的訂單,這些訂單里可能很多本來是中國的吧。
Biotech市場:難以復蘇,大家都缺錢缺得厲害。雖然最近有很多License-out的案例,但畢竟能License-out或者能賣給跨國藥企的中國本土Biotech還是少數,多數企業(yè)依然極度缺錢。過去幾年火熱的細胞治療現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漲不動的情況,一個突發(fā)的好消息是第一款用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產品獲得了FDA的批準,希望能給市場打個強心針。但是細胞治療市場目前看不大,難以推動整個大盤。
NGS市場:不繼續(xù)下跌就不錯了。NGS除了NIPT外,難以找到第二大應用。雖然去年世和基因的大Panel拿證了,但這個到底能賣多少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腫瘤早篩的概念談了N年了,以前市場好的時候都很少有人愿意買單,現在就更難了。LDT新政說白了就是打擊NGS的固有商業(yè)模式的,現在先把老的模式砸了,新的LDT不讓外送樣本,到底還有多少生意,大家想想就知道了。NGS對誰都難,市場一定是在萎縮的。
五、2024市場還有哪些機會?
前面說了這么多,似乎一片黑暗,那么,還有機會嗎?機會一定在,但未必每個人都能抓住。2024一定是ADC大年,前面一兩個月跨國藥企瘋狂掃貨就能看出來,今年的ADC在風口上。中國因為之前做化學藥的基礎,做ADC在全球產業(yè)鏈上依然處于很有競爭力的位置。GLP-1去年就是風口了,信達、華東、藥明、凱萊英等都布局好了,新人已經沒有機會了。但靠ADC和GLP-1能拉動大盤嗎?肯定不行,體量不夠。那怎么辦呢?中國的生命科學行業(yè)要復蘇,一定離不開宏觀環(huán)境的改善。包括相對融洽的國際關系(主要和美國搞好關系,說起來容易做到可不容易),更加有活力的投融資環(huán)境(讓投資者覺得有利可圖)、大力吸引外資等等。說到底還是信心問題,只要有了信心,一切的困難都只是技術問題,很好解決。中國的人材和產業(yè)鏈是除了美國之外,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肩的,也是這么多年從藥監(jiān)局、到各級地方政府、到企業(yè)、到海外和國內的人才,方方面面大家篳路藍縷、宵旰憂勤地創(chuàng)造出來的。只要有一個稍微好點的環(huán)境,一定能解決困難。
免責聲明: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作品,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作為商業(yè)用途,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轉載或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。